刘世钺被评为“全国离退休干部先进个人”

2025-08-18 15:54:20 来源:石家庄日报

字号
  • 超大
  • 标准

图片.png

图为刘世钺为年轻官兵讲课。(摄于2024年8月 石家庄警备区供图)

在中共中央组织部印发的《关于表彰全国离退休干部先进集体和先进个人的决定》中,河北省军区石家庄第二离职干部休养所离休干部、白求恩国际和平医院眼科原主任刘世钺被评为“全国离退休干部先进个人”

刘世钺1930年11月出生。1938年,年仅8岁的刘世钺在父母的影响下参军入伍,加入八路军129师宣传队。1946年,正式成为一名光荣的共产党员,曾参加百团大战、解放太原等战役。从事眼科临床工作以来,他获得军队科技进步奖13项,荣立三等功3次。在全国首创泪囊穿刺造影术,对眼科常见及疑难疾病的认识能够细化到分子和细胞水平,掌握每一种眼科疾病的症状、体征、治疗及预后。为了让技术不失传,从1970年担任眼科主任后的20多年的时间里,刘世钺牵头先后为原北京军区和华北五省举办6期1年制眼科医师学习班、4期五官科进修班以及眼部整形学习班等,带出了200多名技术骨干,其中很多人都成为了全国、全军的眼科专家及学科带头人。

1994年离休后,刘世钺坚持老有所为、继续发光发热,每天写论文、带学生,在身体允许的情况下,坚持31年义诊传业,坚决不收取任何报酬。刘世钺已经将凝聚其毕生心血的精华之作——积累的117个课件、2000余幅图文资料以及30万字的工作体会和学习笔记毫无保留地献给医院。

刘世钺以身体力行,传承白求恩“毫不利己专门利人”的无私精神,弘扬医德医风,树立榜样力量。他说:“是党让我有机会成为‘创造光明’的眼科医生,我这一辈子都跟着党在‘追求光明’。”

短评

生命烛火映光明

在历史风云与医者仁心的交织中,刘世钺同志以近百年的人生足迹,铸就了一座永不褪色的精神丰碑。他的一生,是“一辈子跟着党追求光明”的壮丽史诗,更是将医者仁心与党员忠诚熔炼成永恒光焰的生命赞歌。

对党忠诚,是镌刻于灵魂的信仰烙印。八岁稚童便随父参军抗日,“党的旗帜指向哪里,我就冲向哪里”的誓言从此融入刘世钺的血脉。百团大战硝烟弥漫,他书写“坚决抗战、还我河山”的标语鼓舞士气,党旗前的庄严敬礼开启了刘世钺赤诚追随的壮阔人生。从投身革命至和平建设,刘世钺始终把听党话、跟党走视为心之所向,用实际行动诠释了共产党人“追求光明”的赤子丹心。

无私奉献,是贯穿生命的纯粹底色。在战地医院,刘世钺在太原战役中从弹片下夺回年轻母亲的生命,以行动践行“人民军医为人民”的真谛。新中国成立后,他在“一穷二白”中开创“三无手术法”,以萝卜练手感,以食盐水消毒,在技术荒漠里为万千患者点亮光明。面对眼睑恶性肿瘤患者,他殚精竭虑完成高难度手术与再造,却淡然道:“只是做了医生该做的事。”

离休三十余载的他,更是坚持每周六义务出诊,即便八十七岁高龄仍赤诚请愿重返诊室,将医术无偿奉献至生命极限。萤烛微光,增辉日月。刘世钺的无言大爱,彰显了共产党人的高贵品格,时至今日,依然在燕赵大地上生生不息。

爱民如亲,是流淌于点滴的炽热情怀。从医以来,刘世钺始终视患者如亲人,检查前必搓热手指,自制眼球模型安抚小患者,对老人反复叮嘱不厌其烦。心系百姓疾苦,他深入社区开展“光明行”义诊,守护留守儿童视力健康,更在86岁高龄返乡为乡亲送医赠药。枝叶总关情,俯身听民声。刘世钺的仁心穿越岁月,在患者心中点燃了经年不灭的感恩之火。

不惜生命为烛,不惧蜡炬成灰。刘世钺手中传递的不只是救死扶伤,更是“毫不利己专门利人”的精神火炬。他曾言,“是党让我有机会成为‘创造光明’的眼科医生,我这一辈子都跟着党在追求光明。”大爱无言,大音希声。让我们以刘世钺同志为榜样,争做为人民点亮希望与前程的烛火。

编辑:杨子斌
责任编辑:尚燕华

热新闻

热视频

媒体矩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