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兵练活!这一教学法为何闻名全军?

2024-08-09 09:56:44 来源:CCTV国家记忆微信公众号

字号
  • 超大
  • 标准

1949年新中国成立后,中国人民解放军的装备水平和编制体制逐步发生重大变化。尽快探索出符合时代要求,可以提升全军训练水平的练兵方法,迫在眉睫。

01

1961年,时任南京军区第12军军长的李德生,为响应毛泽东主席提出的“大兴调查研究之风”的号召,带领军、师、团联合工作组到第12军某师某团2连蹲点。

当时,2连是全军的训练先进连。面对这样一支成绩优异的连队,李德生心中悄悄谋划着一场突击检查。

一天,2连战士突然接到了带战术背景的实弹射击考核任务。意想不到的是,这场突击考核竟然有众多连以上干部围观。

李德生命令2连战士对准36个靶子实弹射击,并要求在8分钟内射击完毕。一阵紧密的枪声过后,射击结果出来了,2连竟然勉强及格。

这个成绩让众人感到难以置信,更是让2连当时负责训练的副连长郭兴福觉得满腹委屈。于是,训练考核结束后,他就去找军长李德生理论。

李德生耐心、严肃地告诉郭兴福,无论训练还是比武,都是为了备战,为了更好地打胜仗。战场上需要的本领才是训练的重点。

郭兴福逐渐冷静了下来,开始重新思考日常训练中存在的问题。

02

李德生组织军、师级领导开会,选定了包括郭兴福在内的3位教员,按照不同的练兵方法,分别对3个试点分队进行试验,希望能从中选出最适合全军的练兵方法。

几个月后,3个试点分队之间展开考核,主要课目是战术演练和分队对抗。郭兴福分队得分最高,小组战术作业最好。他教得细,讲得活,内容丰富,切合实战。

史波波

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事科学院 副研究员

郭兴福教学法最大的特点,就是把练技术、战术,还有做思想工作这些结合起来了,所以就能把兵练精、练活。当时的总参谋长罗瑞卿将郭兴福教学法总结为五个字,就是“红、活、硬、细、实”。

这种在训练中边问边答、边讲边做的方法,让教员和战士们在思想上紧密联系,可以将每一个问题讲深、讲透。

1961年10月,指导全军训练的刊物《军训通讯》杂志,在增刊中介绍了郭兴福教学法。

一年后,南京军区司令部和政治部,联合向全军区发出认真学习、广泛宣传郭兴福教学法的指示,号召迅速掀起学习推广郭兴福教学法的热潮,在训练中培养本单位的“郭兴福”。

03

正在郭兴福教学法如火如荼开展之际,这一年,蒋介石在东南沿海启动了所谓“反攻大陆”的行动。

在紧张的局势下,中央军委发出了“备战整军 增加全训师 大搞训练”的指示。全军各部队的大练兵愈演愈烈。

1963年底,叶剑英元帅兴致勃勃地观看了郭兴福所在连队单兵进攻的战术作业表演。之后,他专门写了一份关于郭兴福教学法的报告,由时任中央军委秘书长、总参谋长罗瑞卿,送到了毛泽东主席的案头。

毛主席仔细阅读了这份报告,指出:郭兴福教学法不仅是传统练兵方法的继承,而且是在新的条件下的发扬。最后毛主席说:“叶帅找到了一个好方法。”

当时,郭兴福以及大批郭兴福式教员的涌现,对群众性大练兵、军队的正规化、现代化建设起到推动作用。

如今,经过60多年的传承发展,郭兴福教学法对部队创新训练方法仍发挥着重要作用,并随着时代发展不断衍生出新的内涵。

在每年的练兵场上,中国人民解放军都在不断探索和实践,将新技术和传统战术相结合,全面加强实战化军事训练,全面提高训练水平和打赢能力,为实现强国强军伟业而不断奋斗。

编辑:杨子斌
责任编辑:尚燕华

热新闻

热视频

媒体矩阵